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別栽在自己手上

別栽在自己手上
更新日期:2008-08-03 記者:丁永祥
想當個稱職的新手主管,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將是你的首要任務。


18世紀中葉,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寫下了《少年維特的煩惱》(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這本巨著,書中以維特為主角,寫活了一個少年「轉大人」的過程。
充滿浪漫情懷的維特顯然與其所存在的社會格格不入,他在公使館當辦事員,但官僚習氣十足的環境讓他難以忍受,上司對他吹毛求疵,同事們對他戒備提防,最後他一氣之下終於辭了公職。
兩百多年後的商業世界,更多擁有少年維特煩惱的少壯主管們,在工作領域中充滿自我懷疑與不知所措的焦慮,造成他們焦慮的原因,不在於不努力或資質不夠,而是他們從來沒有系統化拆解、理解個人的精神底蘊。換言之,要做好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應該從了解自己著手,進一步,才能學習如何管理自己(Manage self)。


看見自己


工作者一旦被拔擢為管理者的角色,首先該學著了解自己。美國極具權威的企管顧問公司肯‧布蘭佳公司對於了解自己有著生動清晰的描述,它指出管理者應該「要清楚自己的好惡(love/hate)、優/劣勢(good at/bad at)、領導價值觀(leadership point of view),以及與企業文化能否相契合」。
初階管理者因為工作複雜度提高,經常要面對較以往更不願接受的任務,所以如果在一開始便了解自己的好惡,相對地,就有利於找到自己的成就動機。
進一步,管理者還要學會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讓自己處在「自覺」的狀態。簡單地說,身為管理者,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輕易低估自己的潛能,才能避免在工作上浮躁、冒進,在遭遇挫折時心理落差過大。
在看見自己的過程中,經理人的文化價值觀也是極為耐人尋味的部份。
曾被華頓商學院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的英特爾(Intel)創辦人葛洛夫(Andy S. Grove)指出,當商業環境的變化快到來不及改變規則去因應時,文化價值觀往往決定經理人的行動。
葛洛夫進一步解釋,文化價值的要旨在於「大我勝小我」,團體利益先於個人利益,所以身為經理階層,必須負責發展出一套組織內共享的價值觀、目標及行事準則,以建立個體對組織的信賴。

讓自己被看見


光是界定出自己的優勢尚不足夠,傑出的新手主管,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與部門發光發熱。
想想看自己是因為什麼原因升官?
宏碁集團董事長王振堂表示,拔擢人才,他最注重的三件事是誠信、戰功與具備潛力。人品為先當然是管理者的基本價值,但怎樣去衡量自己的戰功與潛力是否夠格當一位主管?它的指標有哪些?
戰功意味著高績效(high performance),大多的績效來自於努力不懈與技術經驗,有的是因為良好的人脈關係,甚至捫心自問,也許你的績效是來自於「好運氣」。想要安然度過第一年經理人的生存遊戲,最好腦袋清楚、想想自己的績效從何而來。
此外,高潛力(high potential)也是企業經常用來衡量主管的指標。戰功績效與個人的能力有關,但能力卻不等於潛力!
高潛力人才除了能力之外,通常還具備兩項要件:企圖心與投入度。有企圖心的人,只要一有機會,絕不輕易放過,而投入度高的人,才能夠快速累積經驗、掌握重點。聰明的新手主管往往會運用能力、掌握機會,並且想辦法讓對工作的投入,「持續」讓人發現!


管理自己


美商優比速(UPS)台灣區總經理吳信翰回憶起第一次到完全不熟悉的部門擔任主管,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工作上的導師(mentor),想辦法讓自己在最快速的時間內搞懂新環境,並且學習「不要抗拒」。
吳信翰指出,當一個主管,管理自己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過紀律問題,而是必須思考工作技巧、時間管理,與工作價值的轉換。
「管理者的工作技巧不在於對工作有多熟練,而是能不能不斷突破自我的『包容力』,」吳信翰接著說道:「包容力就像一道無法突破的boundary(界限),把新手主管壓住了,但只要想辦法做出改變,就又會發現它突然崩解了,自己的空間多了很多,在企業中能吸收的東西愈多,能力當然就愈能夠被看見。」
除了工作技巧之外,時間管理也是新手主管的頭號殺手!
過去是個人工作者,手腳快,時間是自己的,一旦當了管理者,時間的主控權全部掌握在老闆、下屬、客戶與會議手中。時間不停被打斷該怎麼辦?
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心平氣和地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麼被打斷的。葛洛夫管理時間的秘訣,在於把自己和部屬的互動儘量安排到固定時段。ING安泰投顧行銷溝通經理吳麗真則認為,主管要有部門的整體時間觀,同時也要學會善用部屬的時間。解釋更清楚點,剛當上主管,你得學著把時間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放在事上,還有切記:不要事必躬親。

第一年經理人的求生術

第一年經理人的求生術
更新日期:2008-08-03 記者:丁永祥
我不要被Fired


如果你是新手經理人,想的其實不該是如何平步青雲節節高升,
而是搞懂經理人最基礎的三門課,讓自己不會被fired。


「You are fired!」(你被開除了),這是電視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Apprentice)中,美國紐約地產大王川普(Donald John Trump)對職場生存遊戲的淘汰者所下的最後一道命令。在寬敞的辦公室中,空氣冷冷地,大老闆的背影嚴峻無情,這樣的畫面,對某些人來說,記憶猶新……
每一季,都有來自全美四面八方的社會精英加入這場格鬥賽,其中不乏跩跩的長春藤名校MBA、創業家,甚至是來自農場的牛仔。他們被分為兩組,男女各九人,代表兩組team,(第一、二季的參加者按性別分組;第三季開始則以參賽者出身而分組)。
川普每週都會給予這兩組人新任務,從在街上賣檸檬水、設計玩具,到銷售新口味薄餅等,每組會選擇一位組員擔任該週的「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帶領團隊完成任務。
勝出的一組可以得到川普給予的獎勵,不外乎是些振奮人心的奢華旅行或是與名人共進早餐;落敗的一組則來到他的會議室,川普的兩個助手會「協助」組員,互選一個表現最差的隊友並向川普匯報,最後在會議室中決定誰被開除。

笨蛋,重點是先學會活下來


這個節目有兩個高潮,一個當然是最終回的優勝者,可以得到川普企業一年的工作合約,因為它的年薪高達25萬美元(超過新台幣800萬元)!另一個高潮,在每一集最後出現,就是團隊得決定要犧牲(或背叛)哪個夥伴,讓他出局。
如果節目呈現的是會議技巧、激勵、如何培訓、找人與留人之道這些尋常的「主管經」,想必很難在全世界引起共鳴。它好看的地方在於,像極了日常企業的縮影,身處其間自然能高度體驗(High Touch)人比事難的道理;而更令人血脈噴張的,還有那些不是別人栽在你手裡,就是你栽在別人手裡的種種際遇。
高收視率意味著節目成功地投射出全球經理人內心複雜的情緒……,一旦當上了主管,想的其實不是如何平步青雲節節高升,而是該如何在殘酷環境生存下來。如果你是《誰是接班人》的忠實觀眾,不難觀察出,每一季存活下來的,都不是原先最具冠軍相的人,反而是那些夾在隊伍中間,懂得運用每一次關鍵競合的倖存者。
美國知名企管顧問公司肯‧布蘭佳公司(The Ken Blanchard Companies)就認為,擔任經理人第一年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先學會求生,學會清楚描繪屬於自己的「職務地圖」(Job Map ),新官上任有沒有三把火不重要,重點是不要迷路,要快點弄清楚對老闆、部屬、任務、財務、環境,以及其他人的對應關鍵。
美國管理學大師瑞姆‧夏蘭(Ram Charan)與詹姆士‧諾埃爾(James Noel)在他們的暢銷書《領導路徑》(The Leadership Pipline)更清楚寫到,從個別工作者提升為初階主管,應該從三項指標迅速地掌握職業角色與功能的變化:

自我的管理(Manage Self)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說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成功,將來一定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失敗。自我管理不僅僅是紀律上的問題,擔任一位主管,你必須比任何人還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拔擢嗎?是因為績效好、還是因為是老闆眼中的績優股?而高績效、高潛力有哪些指標?其次,再看看自己有哪些優/劣勢,因為你要學會運用優勢讓績效更容易達成,並且不要讓劣勢成為升遷的絆腳石。最後,就是要找出跳脫自我的關鍵,找出怎麼從一個工作者躍升為管理者的方法。


對人的管理(Manage People)


工作是否能順利推展,與人際管理的好壞有絕對的關係,跟別人的關係不佳,工作就費力;相對地如果善於運用人的資源,工作就能更加平順,並立即有回報。做好對人的管理不一定要熬個十年八年變成老油條,這當中有許多訣竅。
如果你是新手經理人,想想看,有什麼人對你的影響最大?你知不知道老闆的脾氣,更明確的,要知道老闆付你一大筆薪水,他的期望是什麼?什麼事會讓他抓狂?還有除了老闆,要怎麼帶領部屬,以及和其他人的關係?


工作的管理(Manage Work)


成為管理者,與個別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要學會用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職務。你要做好的不是單項工作,而是要有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的觀念。你的職務績效也不再僅限於個人,而是要達成部門的成就。
工作要專案化,就必須了解工作的資源在哪,知道部門的預算,以及了解怎麼訂工作進度與優先順序。當然,首先你得先了解自己的工作,了解職務範圍、所需要的技能,還有關鍵工作(Key Result Area)有哪些?有宏觀的工作視野,才能掌握核心關鍵,進一步把工作做對、做好。

想生存,現在就開始找出關鍵!


川普想從競賽中挖掘具有leadership(領導能力)的工作者,所以他在NBC的第二攝影棚裡話說的豪氣:「身為一個領導者,第一,必須熱愛你的工作;第二,永遠不能放棄,永遠不能停。」但切記,別掉入川普的圈套,對第一年上任的經理人而言,我們只要找出最關鍵的事,找出關鍵管理的那條軸線,公司能不能基業長青,把這個問題留給未來會成為高階主管的自己吧!在第一年,不要笨笨地一股腦兒往前衝,重點是要變聰明,先找出讓自己活下去的「生存祕技」(Survival Skills)。


想想看你屬於哪一類型?


V非常想要擔任主管,但還不是
V即將被拔擢為主管
V剛剛當上主管
V已經當了半年的主管
V已經開始管理別的主管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職場的「四十情結」

「人生最遺憾的事情,是死的時候,錢還沒花完;但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則是錢都花完了,卻還沒死。」
職場的「四十情結」 /米果
一年前,身旁許多熟識的人,紛紛因為企業裁員潮而頓失頭銜與收入,倉皇的在就業市場載浮載沈,有人為了刷卡的負債而跳腳,有人為了才剛剛開始參加的互助會而憂心,更多的人害怕職場生涯就此打住,要找到適合的新工作、領到夠用的薪水,好像越來越難了。

可是,過了一年,也就在同樣高溫悶熱的夏季裡,身旁熟識的人,又紛紛主動的辭去工作,相較於一年前的恐慌焦慮,他們顯然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熟識的這些人,一部份確實逐步的逼近四十歲,大部分的人還在三十出頭,而二十幾歲、職場歷練未達五年的人,也佔一部份,他們的行業也許不同,背上馱的經濟負擔也各異,無關生理年齡,他們卻有著極為雷同的「四十情結」。

離開學校,成為社會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是「學以致用」,也可能是「順應潮流」。許多職場上的菜鳥被不斷的告誡著,要忍耐、要謙虛、要吃苦、要等待,他們或許不見得喜歡,卻還不至於討厭。

漸漸的,在工作上位居中階、甚至躍上主事的高階之後,工作佔據了生活的絕大部分,許多心思與決定,都必須對股東負責、對老闆交代、對營收數字賣命,上班的情緒成了同事之間互相踐踏的不得已,於是,很多上班族不自覺得習慣抱怨,卻始終找不到情緒的出口,久而久之,就算頭銜與收入都很亮麗,卻沒有人覺得快樂。

一個朋友在下班回家的計程車上打電話給我,她說,幾個月來,要加班、要接小孩放學,要做晚飯、還要跟同事勾心鬥角,每一次趕到安親班的時候,看見自己的小孩是等待的行列裡最後一個孤獨的影子,她就覺得虧欠,於是,她在計程車上講著電話就哭了,計程車司機好心的回頭安慰她,小孩看見母親哭泣就更加自責,一份工作讓好幾個人在下班的傍晚時分,同時感到束手無策。

不久,這位朋友辭職了,捨棄了高學位該當有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思維禁錮,她兼職做壽險,兼職在基金會打工,自己的收入減去了四分之三,雙薪家庭變成了「1又1/4薪」家庭,但支出卻大幅度的減少,雇佣人打掃的清潔費與老大的安親班費用、老二的褓母費通通省下來了,可以陪家人的時間多出來許多,可以跟自己獨處的機會也不再那般奢侈,她說,她快要四十歲了,她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她要讓自己與家人,都過得很快活。

另一個朋友,一路從廣告創意到公關業務,過關斬將的攀到副總經理的地位,亦是不動聲色的辭掉工作,跑到西藏朝聖、到法國普羅旺斯參加雅維農藝術節,他練氣功、研究禪學,他還說,就要帶著全家搬到南部玉井的生態村過日子了,當個路邊賣涼水的小販應該也不壞,人生,不該鎖在一個盆地裡汲汲營營的讓自己難過,他已經快要四十歲了,工作之於他,名利與收入,都已經不若以往那般定義了。

哲學家也許說得沒錯,大部分的人,都在賺這輩子根本用不著的錢。

有一個學弟放棄大學助教的工作,十幾年下來,直銷的事業讓他不愛打卡的個性適得其所,他總是說:「人生最遺憾的事情,是死的時候,錢還沒花完;但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則是錢都花完了,卻還沒死。」這是他警惕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之間取其平衡的公式,很難,但值得嘗試。

去年才被裁員的昔日同事,倉皇的找一個新工作賣命了一年,兩個月前受不了愛咆哮的主管,辭掉工作之後看了一個月的世界杯足球賽,他還未三十歲,卻計畫在三十五歲退休,他問大家,現在就開始有四十歲的心態,是不是太早了?

這樣的「四十情結」來得越來越快,也來得越來越凶猛,以前我們看自己的父母已經四十歲了,覺得很老,沒想到自己倏忽就要到這樣的年齡了,反倒認為自己還很小。只一勁的想要退休的人卻沒有想到接下來該怎麼過,看著別人在四十歲之前有所體悟,除了羨慕之外,是不是該做些準備呢?

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李開複(google--總裁)--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李開複,原微軟中國全球副總裁 ,2005年9月15日出任google中國總裁
寫了四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後,許多學生問我:"開複老師,你為什麼不寫一封信給我們的父母呢?
作為一個父親,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經驗。"

作為一個熱衷教育的父親,我確實有不少關於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對這封信我一直猶豫,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在多位同學多次的鼓勵下,我問他們:"如果我寫了這麼一封信,你們會希望我說什麼呢?"

他們說: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們長大了,真的可以照顧自己.。 就讓我們自己碰碰釘子吧。"

"告訴我的父母:你們對我的期望好高,我總是達不到, 覺得對不起你們。我希望你們能夠接受一個平凡的我。 當你們看到我以盡力而為後,可否鼓勵鼓勵我?"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不想做一個讀書的機器, 我想找到自己的興趣,希望父母能支援。"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我的父母成為朋友, 但是我不知如何啟口。"

聽到了這麼多充滿感情和期望的話,我提起了筆,開始寫我對這些話的看法和我對教育的理念。

我的理念就是: 如何培養一個理智講理、成功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然後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中國的家長:最重要的不是你認可多少我這些理念,而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孩子心中有話。

如果這封信能夠促使一些家長問問你們的孩子心裡的話,彼此溝通理解,甚至成為"朋友",那麼我寫這封信的目的就達到了。

【培養理智講理的孩子】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矩。孩子的成長需要啟發,也需要管教。孩子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自省。

我對"規矩"的定律有四個:
(1)定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
(2)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講好的懲罰;
(4)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

另外,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的機會,但是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的例子。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招呼",那你就自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很嚴厲,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是不能贏得孩子信服的。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誠信教育,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培養,這些家長個人的表現直接影響孩子。

所以除了用例子或故事(不要用說教!)來教導孩子,還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了負面的作法。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有的家長本身就很迷茫。比如誠信、正義等等,因為現實生活中堅持這些往往會吃虧,許多學生走向社會後也慢慢放棄了這些。所以,我覺得要提醒中國的家長,眼光要放長遠,中國已經走向國際的舞台,要以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的現象,不要做負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輸負面的思想。

父母能多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給以建議,多引導孩子,多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願望。

【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ker)指出:
因為資訊時代取代工業時代、世界無邊的競爭、放權自由的管理模式," 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 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路的革新, 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 在這個世紀裡,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 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

進入了社會後,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公司,創業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你的孩子要在這樣的社會裡生存、競爭、成功。所以他必須學會自主選擇的能力。

當Google的創始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裡.佩奇(Larry Page)在電視上被訪問時,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哪一所學校,他們並沒有回答斯坦福大學或密西根大學,而回答的是"蒙台梭利小學"自由自在的學習沒有任一消極輸入的方式。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環境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鼓勵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動的習慣,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如何培養獨立自主選擇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讓他們明白,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他們收拾殘局。讓他們經過失敗學習,不要什麼都想幫孩子做。可以幫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訴他你會怎麼做,以幫助增加孩子的判斷力。

.要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雖然你很確定該怎麼做,但是你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習獨立決定。他從自己錯誤的學習得比從你正確的指導還要多。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提供意見,但是最後決定在於你,而且隨著你的長大,這些事情會越來越多。

我記得我5歲時,父母要我讀幼稚園,但是我想讀小學,於是他們把選擇權給了我:"考上了就讓你讀。"這件事我終身記得,因為那時我第一次理解到,我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我特別珍惜這個選擇,於是我自主地讀書,真的考上了。

.要培養孩子的負責心。
多指導,少批評。
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 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

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例如:"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 而不是"你房間又亂七八糟樂")。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教他們。
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係。

.要信任孩子。
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以負責著名。他小時在學校犯錯後,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童欣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
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說"不准玩",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兩個小時。

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不要懲罰失敗。
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堅強。

.不要說教:
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除了培養獨立能力,也可以增加責任感和自信。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
.不要什麼事情都說"不",給孩子一個機會。

【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

正如範德比爾特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成長在一個期望高,只有批評沒有誇獎的環境的孩子很難得到自信。 相對來說,一個積極誇獎、正面回饋的環境會激發孩子的自信。

我剛來美國時,因為背數學公式的能力讓老師說我是"數學天才"。雖然我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什麼數學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記硬背的東西搬了出來,但自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開始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努力學習英文和數學,並真的在全州數學競賽中拿到了冠軍。

給孩子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

我小女兒小時常跟我說"我好笨",其實她一點都不笨,只是惡意的同學中傷。於是,我慢慢培養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就誇獎她,鼓勵她再多寫一點。她寫出興趣後,居然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到處給人看,還放到了我的網站上的《個人背景》裡。(這個時候我覺得她該學點謙虛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的,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

就像我前面提到女兒發言的例子。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一年後,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

在美國小學做過一個針對18個學生的試驗,讓老師先入為主地認為一個孩子是有"最佳發展前途"的(雖然孩子是隨機挑的)。因為相信孩子出色,老師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結果真的激發了他的自信,讓這18個學生表現得比原來的期望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多做肯定性評價:"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

卡耐基在他的人際交流課程中曾提過這樣的一個例子……
如果要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我們可能會這麼說:"約翰,我們真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數上再努力點兒的話就更好了。"

在這個例子裡,約翰可能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高興。馬上,他會懷疑這個贊許的可信度。對他而言,這個贊許只是要批評他失敗的一條設計好的引線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們也許就無法實現我們要改變他學習態度的目標了。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了:
"我們真以你為榮,約翰,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繼續用功,你的代數成績也會很出色。"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台籍經理人在大陸的生存大作戰

台籍經理人在大陸的生存大作戰





最近,我為了幫某中國大陸的「陸資」上市企業,找幾位「台籍」總經理到大陸工作,請他們擔任該公司不同城市的最高階管理職務,而回了台灣一趟。在短短的三天之內,密集的面試了七位總經理,而其他的面試,還在陸續進行中。

有人問我,不是說大陸的「最高階職務」都已經在幾年前被台灣、新加坡、香港、澳門或大陸「海歸派」所卡位嗎?的確,相較於六、七年前,過去大陸企業提供給台籍經理人的高階職務,的確已經被卡位,但在某些仍然蓬勃發展的台商企業,甚至是蓬勃發展的「陸資」企業,仍然會看重台籍經理人的某些特質及能力。所以,才會對104大陸獵才中心有如此的委託。

「台商」企業對於台籍經理人仍有偏好

那麼這些「大陸」的企業,是看重台籍經理人哪些特質及能力呢?

我的觀察是:以大陸的「台商」企業為例,目前,對於台籍經理人仍有偏好,這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尤其,近年來大陸的平均所得提高,一級城市的大陸籍高階人才,收入已經直逼國際水準!所以,台籍經理人的價碼,就會有其市場的競爭力。

我建議有企圖心想到大陸發展的台籍經理人,可以「台商」企業為第一個灘頭堡,因為,台籍經理人最容易被「台商」企業接受。但台籍經理人還是免不了得跟台灣、新加坡、香港、或大陸「海歸派」等經理人競爭,建議有心往大陸發展的台籍經理人,你的動作還是愈快愈好!

「大陸」企業看重台籍經理人的責任感和溝通能力

就以這次我協助的陸資企業為例,他們蠻看重及喜歡台籍經理人的責任感、重承諾和溝通能力。他們認為,台籍經理人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也有高度意願,想藉重台籍經理人的管理經驗、及業務方面的長才,讓企業有更好的成長。

大陸市場太大了!大陸的企業想要有兩位數以上的成長,是很正常的!但目前大陸籍的高階經理人年齡急速下滑,大約是三十多歲。大陸的企業認為,這些三十多歲的經理人雖然相當優秀,但仍稍嫌年輕,缺乏足夠的管理經驗,於是,給了台籍經理人一個機會!

年齡是個考量,健康狀況是重要考慮

不過,陸資企業給台籍經理人的年齡限制,若是類似總經理級的高階主管,年齡限制大約也只在45歲左右,有些企業甚至限制在40歲左右,「年齡限制」顯然是相當殘酷的事實!

最近,就有不只一個徵才企業人資主管向我表明:大陸幅員廣大,為了業務開發,有其「行動力」的要求,所以,必須有相當的體能及健康狀況。徵才企業主告訴我:「年紀太大,在大陸體能會不堪負荷!」所以,不只年齡是個考量,「健康狀況」當然也是雇用經理人的重要的考慮。

就拿我自己來說,過去在台灣,一天拜訪四、五個以上的客戶是常態!但在中國大陸,路途很遙遠,所以體力精神相對的一定要付出更多!往往是一大早出門,回到家的時間更晚!當然,更沒有週休二日這種事,為了達成組織目標,假日工作是很正常的。

高度競爭的戰場「存活率」多少?

根據我經手兩岸高階獵才專案,我認為,目前,大陸的保險業、製造業、高科技等等行業,台籍經理人都還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不過,某陸資企業主在考慮雇用台籍經理人時,還是會擔心那些過去雖有成功經驗,但已經安逸個三、五年的台籍經理人,他們如果到了中國大陸這種高度競爭的戰場,企業主會擔心其「存活率」有多少?這也是想去大陸工作的台籍經理人,要說服中國大陸企業的重點。

台籍經理人要有「遷移能力」

在我接觸大量「兩岸高階獵才」的案子中,中國大陸的企業,很重視台籍經理人的「遷移能力」。也就是說,在中國大陸,工作地點從「青島」調「廈門」,是常見的事情!但許多台籍經理人從台北調台中,就已經不太習慣了!所以,如果要到中國大陸工作,要了解「幅員廣大」的意思,「遷移能力」其實是心態第一、適應力第二。

在這種情況之下,無可避免的,台籍經理人的「子女問題」,有時候也會是企業主願意「雇用與否」的一種考量!往往,單身或是無子女,比較能說服大陸的企業主,或是,子女若是年紀較長了,比較沒有唸書或適應的疑慮,較容易克服「遷移的問題」。當然,性別有時也是一種考慮!女性有時候會有比較多的安全顧慮,企業主在雇用時,依城市別,多少也會考慮這點。

由於我也是外派中國大陸的台籍經理人,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認為一開始時,「單身赴任」會比較理想!因為剛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會有種種壓力和需要適應的地方,如果還要照顧家庭,戰力會受影響!等到工作上手也適應了,再把家人接過來,我認為會比較好一點。

熬得過去薪資「爆發力」就強!

至於台籍經理人赴中國大陸的收入增減如何?這當然是因人而異!不過,由於現在普遍台籍經理人赴中國津貼變少,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到中國的初期收入,甚至是「減少」的!但當赴中國大陸的台籍經理人,克服了初期「產能還未發揮」時期的收入減少,之後,只要戰鬥力發揮,當業績做起來,因為中國市場很大,台籍經理人薪資的「爆發力」是很強的!所以,中國大陸適合有企圖心、懷有大夢想,能創造「爆發力」的人。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老闆,我知道錯了!

老闆,我知道錯了!
( 2008/08/05 ) www.career.com.tw
認錯,沒有那麼可怕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不認錯。建立開放的心態,警覺到錯誤的發生,解決錯誤帶來的問題,是職場中重要的一課。


長年以來,美國的律師與保險公司總是告誡醫生,當誤診惹麻煩上身時,最佳對策就是「否認與反擊」。然而,《紐約時報》最近卻報導了一個反其道而行的案例,非常發人深省。

美國伊利諾大學醫學中心的外科腫瘤部主任達斯蓋普塔,誤將病患的肋骨切除,當X光片證明這位癌症名醫確實犯錯時,達斯蓋普塔做了一件令醫院法務人員驚恐萬分的事:他向病患當面坦承錯誤,並且表達深切的歉意。

因為達斯蓋普塔真心認錯,受害病患決定不對他提出告訴,並在協商後接受院方提出的合理賠償。

這一則故事,說明了「認錯」的重要性。


死不認錯,比犯錯更可怕

沒有人不會犯錯,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甚至用「罄竹難書」四個字,來形容職場上犯錯的的機率。「小錯對年輕人來說是磨練,重要的是怎麼做好『後果管理』,讓被你錯誤影響所及的人,感受到你有真誠地因應錯誤,」林瓊瀛說。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錯誤的態度。第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態度就是「死不認錯」。

宜家家居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羅雅君,曾經在一家中小企業的人事部擔任主管,底下有幾位員工做事很消極,總認為每個月只要把薪水核算發一發,工作就交差了事。這樣的工作態度讓她很傷腦筋。

有一回,某部門有5位同仁表現優異,在非調薪的季節,主管決定調升他們的薪水。這位主管事先照會過人事部門,沒想到發薪時,該部門竟然只有3個員工調薪,另外2位卻沒有調成。

這件事引發該部門員工的誤會,也讓羅雅君處境尷尬。她詢問負責核發薪資的同仁,得到的答案是:該部門主管沒在另2位員工的調薪公文上簽字,他是照章行事。

羅雅君婉轉告誡同仁,這種情形應該是由人事部去追著主管簽字,而不是坐視不理、不給2位員工調薪。她要求同仁向對方道歉,但這位部屬卻堅持認為:只不過區區幾千塊錢,下個月再補發有什麼關係?況且他在程序上並沒有錯。

看到部屬怎樣都不認為自己有錯,羅雅君決定要求這位同仁,將漏發給2名員工的薪資扣在財務部,直到他將這部分的薪水發給對方才能領回。

「我能容忍部屬犯錯,但不能忍受死不認錯,犯錯的人一定要在錯誤中學習求進步,才會讓主管覺得,替他承擔錯誤有價值,」羅雅君說。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一夜暴富了 幹什麼?

一夜暴富了 幹什麼?


作者﹕蘇平




在英國,沒有做過中六合彩美夢的人可能不多。


永遠不用再上鬧鐘;永遠不用再擠地鐵;跳上頭等艙飛往熱帶島國;私家車,大別墅;美酒美人,燈紅酒綠……
夢醒了,你沒有中大獎,我也沒有中大獎。
25歲的威爾士小伙子盧克‧皮塔德夢想成真。但是,他在贏了130萬英鎊之後18個月,重返麥當勞穿上了工作服。
百萬富翁炸薯條、烤漢堡,瘋了?傻了?這是近來英國舉國上下盡情嚼舌的一個話題。
從中國來的留學生很多在麥當勞打過工。工資大概也就是每小時不到6英鎊。而盧克的存款據說還有百萬英鎊左右,每年的利息怎麼也能收入五萬英鎊,遠遠高於麥當勞的工資。
請人曠工?
盧克既不瘋也不傻,他說,回去上班是因為想念在麥當勞的同事和朋友。況且,當富翁的新鮮感消失了,他再也想不出什麼「放鬆」的花樣了。
最後一條原因聽起來更是讓我這類懶惰之人感動:「我還年輕,吃點苦幹點累活沒壞處」!
其實,中了六合彩後回去上班的並不只盧克一人。
2003年,16歲的凱莉‧羅傑斯拿到了190萬英鎊,但是,在家待了兩個星期後她就重返從前打工的超市,收入每小時4.85英鎊。同時,凱莉還在學校繼續讀書。
2006年,珀爾和約翰摘取了1,150萬英鎊的大獎,據說,珀爾拿到錢後立刻慷慨地給自己買了一雙鞋,價格5英鎊。難怪,她很快就返回從前就職的老年公寓當起了清潔工。
2007年,瓊安‧吉爾伯特贏了110萬英鎊。幾星期後,她就回到就職21年的醫院幹起了老本行——洗衣房的洗衣工,工資每小時6英鎊。
2007年,安妮‧歐文斯的獎金是160萬英鎊,但她仍然每天早晨5點起來去食品加工廠做咖喱飯。
銀行裏存款多得數不清,還去洗衣服,掃衛生?聽到這兒,可能有人已經開始用腦袋撞牆,大聲反問,為什麼?為什麼?
想念自己的朋友?你完全可以付錢請朋友曠工陪自己喝酒、侃天!
勞動光榮
盧克們的決定乍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專家認為,中了大獎之後繼續工作的現象並不難解釋。
謝菲爾德大學工作心理學研究院主任莎朗‧帕克爾教授(Sharon Parker)說,上班能夠給人的一天提供「架構」。如果不工作,沒有架構的日子會讓人覺得「沒有動力、不知所措」。
她認為,工作可以提供人所必需的社交和往來。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失業、休產假還是中六合彩,如果人們不工作了,往往會懷念與同事聊天、和不同的人接觸的機會。
帕克爾教授還說,人們可以從工作中尋找到生活的「意義」,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價值,因此能體會到一種成就感、自豪感。
聽起來和我們從小接受的「勞動光榮」的道德教育沒有太大的區別。
記得好多年前,有一個當了30多年護士的人中了大獎後回醫院工作,她說,收到病人寄給她的感謝卡時,覺得一切勞累都是值得的。
珀爾回去做清潔工時也說,她喜歡在養老院的工作,養老院的老人也特別喜歡百萬富翁來打掃衛生。唯一的區別是,中獎後她可以做義工不計報酬了。
天天坐在沙發上喝啤酒、看足球,或是天天逛街買衣服,確實會給人帶來暫時的快感,但卻不會帶來長久的成就感。
這真是驗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金錢不是萬能的。當你為了愉悅(Pleasure)去勞動、而不是迫於壓力(Pressure)去上班的時候,不管什麼工作,可能都會顯得更有魅力。
隨遇而安
盧克的故事見報後吸引了很多英國網友的評論。多數人譏笑他缺乏想像力,嘲諷他沒有夢想。為什麼不盡情享受?為什麼不投資創業?
但是,為什麼百萬富翁就不能像平常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度過沒有奢望、沒有追求的一生呢?無休無止地迫使自己進取、拼搏,不也是為了達到能夠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境界嗎?
瓊安說,她選擇繼續工作是要保證自己「雙腳穩穩地站在地上」。在盧克的心中,去麥當勞炸薯條,正是他想做、願意做的事,Why Not?
面對變幻萬千的外界誘惑,面對人人拼命攀登職業階梯的進取壓力,受了中六合彩頭獎這樣巨大的刺激,還能保持隨遇而安的平常心態,其實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
如果你和我一樣夢醒了還要去上班的話,別難過,可以引以自慰的一點是,這個世界上可能99%的人工作都是為了活著。沒有中六合彩的大運,至少也有與99%的人一道掙扎的歸屬感。
羨慕盧克的運氣,佩服盧克的心態。但是,如果我每天坐在辦公室裏掰著手指頭計算還有幾天發工資,旁邊這位是百萬富翁,心裏會是什麼滋味呢?
您要是一夜暴富了,想幹點什麼呢?◇
轉載自BBC中文網

一句話會有多大的影響

一句話會有多大的影響





有一天,因為一早要去醫院做健康檢查,所以先前沒有吃早餐;健檢後我餓得不得了,急需有杯咖啡來提振一下精神。剛好,醫院的轉角處有家星巴克,於是我就點了一杯卡布奇諾帶走。
醫院附近有家很受歡迎的德利餐飲店,我以前去過,知道那裡的食物很好吃,於是便帶著剛喝了兩口的卡布奇諾走了進去。

「來一份早餐。」我對女服務生說。
看到我手上拿著星巴克的咖啡杯,她口氣堅定地說:「我們餐廳不可以攜帶外食和飲料,你要不然就把它喝了,要不就把它先放在櫃檯上。」

我當然不想丟掉100塊錢一杯的卡布奇諾,於是我決定帶著我的咖啡去別處用餐。
女服務生對我手上那杯咖啡的無禮態度,好像是對我的一種指責。我能瞭解每一位餐飲業者在自己的店裡,都想能賣出自己的咖啡;但是在此之前我已經在別處買了,我願意在這裡為早餐花7、80元以上,但是德利卻要求我把剛剛買來的那杯卡布奇諾丟掉,結果是它沒賺到我半毛錢,卻還永遠失去了我這個顧客。

想到自己這段經歷,我打電話給一位餐飲業的老師請教,他原本就是一位成功的餐廳老闆與經營者,現在已經退休了。當他聽完我剛剛發生的那一幕之後,他提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他說:「那位女服務生應該這麼說:『我們餐廳不可以攜帶外食和飲料,帶你入座之後,讓我幫你把咖啡倒入我們餐廳的杯子裡。』這樣一來,桌上既不會看到競爭者的咖啡杯,你仍可以繼續享用你的卡布奇諾,他們也還可以賺到你的早餐錢。」

這是一種『服務』的觀念,而這位女服務生她為什麼沒有想到這點呢?因為她盲目地在執行公司的規定,而沒有想到這些規定對顧客產生的影響。她沒有選擇如何去發揮影響力來改變情勢,創造雙贏。結果卻是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失去了一個顧客。

這樣的行為,每天都在商場上和生活中發生。例如,某位女士因為被忽視或遭到粗魯的對待,因而拒絕去某家百貨公司購物;一位困擾的媽媽決定不再把時間花在自己孩子就讀學校的志工媽媽工作上,原因是她總是在最後一分鐘才被通知要做什麼,根本沒有給她時間準備。每一個事件,都是因為有人漏接了『溝通協調』之球。

一句婉轉的話,原本可以為德利帶來一年若干商機的生意,如果我一星期是要去吃三次早餐的話,而現在……;若「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正確的話,這可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吧!

願你的人生擁有這樣的情懷

願你的人生擁有這樣的情懷

永遠不要因為工作的繁忙而忘記你的周年紀念日,生活中每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你人生積累的最大財富。




經常讓你視野中的某些事物保持美麗,即使它只是插在一個果醬瓶中的一朵雛菊花。





把你的手表撥快五分鍾,無論做什麼事情,比別人搶先一步,為自己多贏得一點時間來準備。



冒險就是風險。如果你從不曾冒險,也就不會有成功的風險。在冒險中尋求成功的人生吧!



用你最喜歡的音樂開啟每一天。音樂是心靈的歌唱,在每天清晨放飛心靈,憧憬美好明天。



當你和你的妻子有了分歧的時候,不管是誰的錯,首先道歉說:「對不起,惹你生氣,你能原諒我嗎?」這是消除分歧的靈丹妙藥。



不要顧影自憐,當這種感情襲來的時刻,為那些處境比你更不幸的人作一點好事。幫助別人可以忘卻自己的不幸。



不要害怕說「對不起!」。對別人真誠地致歉往往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磊落的胸懷是快樂人生的源泉。



當有人擁抱你時,讓對方最先離開你的懷抱。不要主動放棄愛,除非愛已離你遠去。



保持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多問為什麼,這是富有創造性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未必非得想出個什麼理由,再送花給你深愛的人。表達愛的方式有千萬種,選擇哪一種方式如同你選擇愛哪一個人一樣,是不需要理由的。



不要過多關注未來所要發生的事情而錯過眼前的美妙瞬間。學會生活在此刻,一心只想著奔向未來的人,只會距離生活越來越遠。




經常打電話問候你的父母。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不忍讓別人承受牽掛之苦,這是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慢慢形成這樣的習慣:即當你進家門時,把你的錢包和汽車鑰匙放在同一個地方,良好的生活習慣從點滴小事開始培養。


尋找機遇而非安逸,停在港口的小船是安逸的,與此同時它的底部將會變得腐朽不堪。




過簡單的生活,因為最簡單的也是最真實的,往往也是最寶貴的。



或许我们都很忙,
或许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但我却希望透过冷冰冰的电脑,
告诉你这个世界上,
在离你不太远的地方,
有個人,希望你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