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生產管理中的溝通問題

生產管理中的溝通問題


1. 信任危機
組長和指導員說,作業員跟我們很陌生,有什麼事情不喜歡跟我們說。
但是作業員卻反應提出的問題,組長認為這是小事一樁,根本不值一提。問題被忽視,或者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信任危機不知不覺就產生了,下次如有類似的事件時,就不會輕易提出,因為害怕再遭到拒絕。
“老大”是作業員對組長、指導員或者更高階主管的稱呼,但這代表的是距離還是親近?是敬畏還是尊稱?這一群80後、90後的年輕同仁們,剛剛離開學校來到這裡,“老大”是他們直接接觸的人,也應該是最值得信賴的。可是從年輕同仁的反應看來,“老大”們似乎做得還不夠。信任感薄弱,歸屬感和向心力從何而來呢?


2. 換工位難題
組長和指導員說,一個工位做不到幾天就要求調工位,都這樣提要求的話,怎麼安排生產呢?作業員說,一個工位做很久,我也想換一換,多學點東西。

由於流水線分工協作的特點,一個工位做久了,作業員難免會覺得單調,想內部換崗,一來可以保持新鮮感和對工作的熱情,二來可以多學一些技能。可是對組長和指導員來講,一個工位剛剛做熟練,換到一個新的工位,肯定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和適應,會影響生產。另外這類需求多了,當下又不能滿足時,“沒門”、“不可能”這樣的字眼就可能脫口而出。對於提要求的人來說,工作積極性受挫,還可能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憤而離職。


3. 請假 自離
組長和指導員說,有些作業員大事小事都來請假,表哥表姐結婚都要請假回家。而很多同仁離家遠,一請假就要好多天。特別是很多人同時請假的時候,就不能全部滿足了。如果都批准的話,工作就不好安排了;不批吧,作業員肯定會有情緒。怎麼辦呢?於是無奈回答:“你去找老大,老大批我就批。”他把皮球踢到了更高一階主管那裡,也把作業員的心傷透了。

作業員說,我從來沒有離開家這麼久,特別想家,可又怕請假;我媽媽生病了,想回去好好陪陪她,可公司肯定不會批長時間的假,乾脆離職吧。於是,每月的發薪日過後,就有很多同仁不辭而別。不捨,但又無奈。


換一種態度試試看
話題一開,就像開了閘的小河,滔滔不絕。大家七嘴八舌談了很多,其實,問題歸納起來並不多,也不可怕。讓我們試著從溝通的角度入手,來試著解決管理中的問題。討論中,湧現了很多不錯的理念和做法,值得一試:


1. 多關心下屬 增強歸屬感
不要只關心產量和良率,多關心成員的生活和心理需求,營造好的工作氛圍,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很多方式表達關心:比如早上發現一位同仁眼睛腫腫的,你可以過去問問他是不是熬夜了,還是有什麼傷心事;當他們來反映問題的時候,耐心地聽,了解他的困難,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人向你請假,問清楚情況,能批准就批,超出自己權力範圍之外的,告訴他別著急,幫他請示更高階主管;開早會時,在必要的工作宣導之外,增加一些生活上的叮嚀,比如最近天氣不好,注意身體;剛發了工資,注意安全,注意節約等。


2. 多鼓勵和贊美
對下屬多一些鼓勵和讚美,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比如,大家完成了當天的目標績效,不妨毫不吝嗇地表達你的開心和肯定,“今天大家做得很好,繼續加油哦!”或者,當一位經常犯錯的同事最近不怎麼犯錯時,也可以裝作不經意地拍拍他的肩膀,送上你的鼓勵,“不錯哦,有進步!”每個人都需要被欣賞,被激勵,一句簡單的表揚足可以勝過很多批評和鞭策。


3. 放下身段 融入其中
一條生產線就是一個團隊,組長、指導員和作業員都是這個團隊的成員,職位、工位的不同只是分工的關係,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家在一起共同工作,是平等的、相互協助的關係,大家一起完成團隊的目標。公司今年推出了“團康活動”,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直接溝通機會。組長、指導員一定要放下身段,積極參加,不要覺得自己年齡大,和一群小孩子玩不好意思。


4. 給予學習機會 進行職業規劃
QSMC 是很多同仁進入社會的第一站,組長和指導員可以引導作業員善用公司的學習資源,幫助其進行職業規劃。對主動學習的人應該多給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得到成長,看到希望。


5. 注重溝通 讓溝通增效
隨著討論的深入,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示以後一定要學會溝通,主動溝通,換位思考,學會用溝通的方法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有人認為,不僅組長、指導員要學會溝通,課級甚至更高階主管也要注意自己的溝通方式,逐級推行從上至下,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更有人建議每月設定一個“溝通見面日”,傾聽同仁心聲,發現和解決問題。

Notes :

以下是組長、指導員對新生代基層作業員的描述:

“很年輕,充滿熱情,但不能吃苦。”
“很陌生,不主動反映問題。”
“自離現像很嚴重,不負責任。”
“很幼稚,工作只為掙錢,沒有長遠規劃。”
“承受能力很差,吵不得,罵不得。”
“叛逆,沒有紀律性,不服從工作安排。”
“害怕改變,自我,缺乏團隊精神。”

沒有留言: